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塑料产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废弃物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威胁,进而威胁到人类健康。尤其是微塑料,已经成为全球性危机。近年来,科学家开始持续关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污染。什么是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有多严重?
微塑料这一概念,于2004年发表在《Science》(《科学》)上的一篇文章(LostatSea:whereisalltheplastic?)中首次提出。微塑料第一次被描述时,指的是“大小在20微米内的塑料碎片”。2009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技术备忘录中将微塑料的大小扩展至“所有小于5毫米的碎片”,并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对于微塑料的尺寸定义,大多数科研机构和科学家认为,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为微塑料。
微塑料包括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类。原生微塑料指的是以小颗粒的形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塑料。它们可以是有意添加到洗漱用品和化妆品(例如沐浴液、洗面奶)中的去角质成分;也可以产生于制造、使用或维护过程中的大型塑料物体的磨损,比如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的磨损,或在衣物清洗过程中对合成纺织品的磨损。次生微塑料是由较大塑料物体暴露于环境中降解而产生的较小塑料碎片。例如丢弃的塑料袋在光降解和风化过程中、渔网在意外损耗中产生的废弃物等。也就是说,因处理不当、有意或无意而进入环境中的塑料物品,均有可能成为微塑料。
微塑料被越来越多地直接用于消费品行业,这些微塑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难以过滤,最终会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之中,并且它们进入海洋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
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包括:含有并释放化学品,产生化学污染吸附和富集有毒有害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吸附有害微生物和病原体,有助于其传播及扩散。为一些固着生物体提供载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改变海洋生物的产卵量和繁殖能力,影响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通过摄取和蓄积微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可能会产生化学污染,导致疾病或死亡。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还会增加沉积物的渗透性,降低热扩散性能,影响跟温度有关的生物发育和生长过程等。
然而,海面或海底还不是塑料垃圾的最终目的地,大量的塑料碎片或许已经进入海洋食物链,在不久的将来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pyright© 2021 - 2025 | 海洋欢乐谷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鲁ICP备07502856号 | 中企动力 青岛 | 海洋欢乐谷.中国 | 海洋欢乐谷.cn | 海洋欢乐谷.net | 海洋欢乐谷.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