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类

/
/
/
/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 分类:科教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26 00:00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概要描述】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

  • 分类:科教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9-26 00:00
  • 访问量:0
详情
今天,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高度肯定了第七次北极考察队取得的成绩,代表国家海洋局向考察队员致以慰问和祝贺,并激励所有队员在今后更深入开展极地考察研究工作,为利用和保护极地不断做出新的努力。
 
据介绍,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队于2016年7月11日出发,执行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雪龙船从上海起航后,经由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区域——楚科奇海台区域——北冰洋高纬海域——门捷列夫海岭海域,圆满完成预定考察任务后返回上海,历时78天,累计总航程13000多海里,浮冰区总航程2800多海里,最北航行到北纬82°52′59"。
 
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是“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和评估”专项期间的第三个航次,也是“十三五”期间第一次在北冰洋实施的科学考察工作。此次考察共完成了84个海洋综合站位作业,考察内容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完成5套锚碇潜浮标的收放工作;完成了1个长期冰站,6个短期冰站考察,系统掌握了北冰洋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等要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等综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专家表示,此次北极科学考察亮点纷呈,在北极科学研究热点取得了多项进展:首次在北冰洋门捷列夫海岭进行考察,完成1条综合考察断面,实施了我国首次在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西侧和门捷列夫海岭等海域的海洋观测;首次使用空气枪震源激发人工地震波在北冰洋进行地球物理考察,极大地增强了多道地震系统的地层探测深度;加强了定点锚碇长期观测,成功完成了5套锚碇长期观测潜、浮标的收放工作。其中,白令海锚碇潜标锚系长度3800米,是我国首次在白令海成功布放深水锚碇潜标;利用直升机围绕长期冰站在加拿大海盆布放了由13个浮标组成的浮标阵列,为我国历次北极考察构建最为规则的浮标阵列,其中包括利用雪龙船首次在北极成功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冰基上层海洋剖面浮标。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内容

1407天!中国极地考察潜标观测时间创最长记录
查看详情 白箭头 黑箭头
研究揭示万米深渊钩虾环境适应性和种群历史
查看详情 白箭头 黑箭头
内陆没有海,如何养“海鲜”?一图了解“海鲜陆养”模式
查看详情 白箭头 黑箭头
LONGO CUSTOMS SERVICE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关注我们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Copyright© 2021 - 2025 | 海洋欢乐谷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鲁ICP备07502856号 | 中企动力  青岛  | 海洋欢乐谷.中国 | 海洋欢乐谷.cn | 海洋欢乐谷.net | 海洋欢乐谷.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