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从而对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风暴潮是严重海洋灾害
1959年9月26日,日本名古屋一带发生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最高潮位达5.81米。当时,名古屋一带海岸水位猛增,风暴激起千层巨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此次灾害造成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1970年11月13日,孟加拉湾沿岸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致100多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也是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并且和我国一样,既有飓(台)风风暴潮又有温带大风风暴潮。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那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灾。1895年4月28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的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致“海防各营死亡2000余人”。《潮州志》也记载了一次严重风暴潮灾害,彼时台风“震山撼岳,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多被卷入海涛中。”“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该县有个1万多人的村庄,死于这次风暴潮灾的竟达7000多人。当地政府对此不闻不问,致使病疫横行,又死了2000多人。上海地区也曾发生多起非常严重的风暴潮,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696年,史书载,“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初一,大风暴雨如注。二更余,飓风复大作,潮挟风威,声势汹涌,冲入沿海一带地方几数百里,淹死者共十万余人。黑夜惊涛猝至,居人不复相顾,奔窜无路,至天明水退,而积尸如山,惨不忍言。”这是我国关于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记载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据统计,从汉代至公元1946年的2000多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十万之多。
进入20世纪,我国每年也多次发生风暴潮灾害。1922年8月2日夜晚,从汕头席卷而过的一次风暴潮,在几个小时内吞噬了8万条无辜的生命,伤残者无以数计,这就是当地人至今仍言之色变的“八·二风灾”。1992年8月28日,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此次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4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登陆浙江苍南县马站镇的超强台风“桑美”,是近50年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加之台风登陆时正值天文大潮期,造成了浙江、福建沿海的特大风暴潮,两省直接经济损失70.17亿元,死亡230人。
风暴潮何以成灾
要想了解什么是风暴潮,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天文潮。地球的引力把海水向地心吸引,同时,海水也受到来自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并产生规律性的上升、下降运动,这种海面的升降现象叫做海洋潮汐,也称为天文潮。正常的潮汐在一天内有2次高潮和2次低潮,相邻的2个高潮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
风暴潮能否成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当然,也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等。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特大潮灾。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高潮或大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发生在1980年的8007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正逢天文潮平潮,但由于出现了5.94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小时~100小时。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可能长达数天之久。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溯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难以转移,人畜无法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pyright© 2021 - 2025 | 海洋欢乐谷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鲁ICP备07502856号 | 中企动力 青岛 | 海洋欢乐谷.中国 | 海洋欢乐谷.cn | 海洋欢乐谷.net | 海洋欢乐谷.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