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鱼又名“鳄鱼虫”“蛞蝓鱼”。它们体型较小,只有3~6厘米长,身体半透明,头尾两头尖,外形上具有玲珑通透的美感。文昌鱼清津味美,干品更是名贵食品。事实上,文昌鱼不是鱼,它们只是外形像小鱼,是比鱼类低等的海洋动物,属于古老的脊索动物。
1923年,美国生物学家莱德在厦门考察时发现了文昌鱼。当地渔民说,每年闽南一带传说中的神仙文昌帝君诞辰前后,这种鱼才出现,故名“文昌鱼”。莱德随后向世界宣布了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震动。大约在5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脊索动物文昌鱼就出现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脊索动物演化为各种脊椎动物,其中包括类人猿。因此,文昌鱼在物种起源方面具有世界意义。作为无脊椎到脊椎的过渡的代表,文昌鱼堪称“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
文昌鱼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海域5~10米的水层当中,水温低于12℃就不能生存。文昌鱼几乎没有自卫能力,却有着惊人的钻土本领。白天,它半截身子埋在沙中,只有前端露出沙外。它们以水流带来的浮游生物及硅藻为食,这种被动式的摄食方式说明它的低级性,也就是说明它在进化中低于脊椎动物。到了晚间,它们离开沙窝,如同离弦的羽箭弹射到水面活动。一旦遇到惊扰,又会游回沙滩窝内。渔民捕捞文昌鱼的工具十分独特而原始,不是用渔网,而是用一种绑在长竹竿上的大锄头,像耕田般在退潮后的浅海海底,挖起一块块泥沙,放到簸箕里用水冲,箕底留下的就是文昌鱼。
文昌鱼肉质滑嫩,味道清鲜甜美,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达70%,还含有较高的碘、磷、多种无机盐,且脂肪含量几乎为零,远胜过世界闻名的挪威三文鱼。厦门曾经是全球唯一的文昌鱼渔场。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类过度的捕捞,文昌鱼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幸,文昌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珍贵的文昌鱼大有可能重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pyright© 2021 - 2025 | 海洋欢乐谷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鲁ICP备07502856号 | 中企动力 青岛 | 海洋欢乐谷.中国 | 海洋欢乐谷.cn | 海洋欢乐谷.net | 海洋欢乐谷. com